茼篙
茼蒿属菊科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人工栽培,且分布广泛,但目前南北各地栽培面积很小。茼蒿的食用部分为幼嫩的茎叶,有特殊的香味,营养丰富,有清血、养心、降压、润肺、清痰的药用功效。
中文学名 茼蒿 别 称蓬蒿、蒿子杆、春菊 界 植物界 科菊科 分布区域 我国各地区
目录
1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根浅生,须根多。茎直立,营养生长期茎高20-30厘米,春季抽苔开花时茎高60-80厘米。根出叶无叶柄,叶厚肉多,互生,二回羽状裂叶,裂片呈披针形,叶缘锯齿状或有深浅不等的缺刻(依品种类型而不同)。头状花序,单花舌状,黄色或白色。种子为植物学上的瘦果,褐色无冠毛。
2 生长环境
茼蒿适应性广,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生长适温17-20℃,12℃以下或29℃以上生长
不良,能耐短期0℃低温,种子在10℃以上即可萌发,但以15-20℃时发芽最快。
茼蒿对光照要求不严格,较耐弱光,在较高的温度和短日照条件下抽苔开花。 茼蒿不耐涝。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但水分也不能过多,否则影响生长发育而减产。 茼蒿对土壤的适应范围广,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肥沃的微酸性沙壤土最好。PH值为5.5-6.8最适宜。
3 分布范围
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人工栽培,且分布广泛,但目前南北各地栽培面积很小,
4 主要价值
茼蒿中含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油,可消食开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及多种氨基酸,可以养心安神、降压补脑,清血化痰,润肺补肝,稳定情绪,防止记忆力减退。茼蒿中含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油,有助于宽中理气,消食开胃,增加食欲,并且其所含粗纤维有助肠道蠕劝,促进排便,达到通腑利肠的目的;此外,茼蒿气味芬芳,可以消痰开郁,避秽化浊。茼蒿中含有多种氨基酸、脂肪、蛋白质及较高量的钠、钾等矿物盐,能调节体内水液代谢,通利小便,消除水肿;茼蒿含有一种挥发性的精油,以及胆碱等物质,具有降血压,补脑的作用。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茼蒿 茼蒿 1.适合高血压患者、脑力劳动人士、贫血者、骨折患者等; 2.但因茼蒿辛香滑利,胃虚腹泻者不宜多食。 制作指导 1.茼蒿中的芳香精油遇热易挥发,烹调时应以旺火快炒。 2.氽汤或凉拌有利于胃肠功能不好的人。 3.与肉、蛋等荤菜共炒可提高其维生素A的利用率。 食疗作用 茼蒿味辛、甘、性平,归脾、胃经; 有调和脾胃,利小便,化痰止咳的功效; 主治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烦不安、痰多咳嗽、腹泻、脘胀、夜尿频繁、腹痛寒疝等病症。 还可以养心安神、清血、润肺补肝、稳定情绪、降压补脑、防止记忆力减退、平补肝肾、宽中理气。
5 栽培技术
(1)土壤选择、整地、施基肥 茼蒿 茼蒿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湿润、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为宜。播种前,深翻炕土,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的人畜粪肥1000公斤。作成宽1.5米的高厢,沟深20-25厘米。整细耙平后即可播种。 (2)栽培季节重庆各地一年四季除高温干旱的炎夏季节外,秋、冬、春季均可栽培。春播时间从2月下旬到4月中旬,4-7月收获;秋播时间从8月到9月,9月-翌年2月收获;冬季于10-11月播种,12月-翌年4月收获。根据各地海拔高度和气候差异,播种期可适当提前或延后。因播期和品种不同,茼蒿的生长期也不相同。播种至采收时间一般在30-60天。 (3)播种茼蒿植株小,生长期短,可与其他蔬菜间、套作。目前生产上多采用直播,撒播、条播均可。撒播每667平方米用种量3-4公斤。条播每667平方米用种量1.5-2公斤,条播行距10厘米(3寸)。播种前用30-35℃的温水浸种24小时,洗后捞出放在15-20℃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约3-4天种子露白时播种。春季选晴天播种,播后用薄膜覆盖,出苗后,适当控水,保持适宜的温度,促使幼苗健壮生长。夏秋气温高,重庆地区干旱严重,暴雨多,播种后应用遮阳网膜等覆盖物覆盖,保持土壤湿润。在幼苗期应及时间去过密的弱苗,保持幼苗间一定的营养面积。 (4)田间管理播种后至幼苗出土前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播种后6-7天即可齐苗。冬春播种出苗后应适当控制浇水,以防猝倒病和霜霉病发生。当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撒播的以3-6厘米(1-2寸)见方留壮苗。大叶茼蒿保持6厘米(约2寸)见方的行株距为宜,中叶或细叶茼蒿保持3-4厘米见方的行株距;条播的株距3-5厘米,大叶茼蒿以5厘米的株距为宜,中叶春菊以4厘米的株距为宜,细叶茼蒿以3厘米的株距为宜。时拔除杂草,供给充足的水分,保持土壤湿润。追肥以腐熟的人畜粪水为主,配施适量氮肥,降低硝酸盐含量。苗高10厘米(3 寸)左右时追第一次肥,以后每采收一次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腐熟人畜粪水1000公斤,尿素2-3公斤。 (5)采收 植株长到20厘米左右时,即可采收上市。每次收获时,可用利刀在茎基部留2-3片叶割下,促进侧枝发生。20-25天收获一次,可收割2-3次,一般亩产1000-1500公斤。 留种多在春播地中选具本品种特性的健壮植株采种,6月上旬果实成熟。 (6)病虫害防治
6 病害虫害
病害主要有立枯病、叶斑病及菌核病等。
立枯病,主要为害幼苗期。苗茎基变褐,病部收缩细溢,茎叶萎垂枯死。发病初期病苗白天萎蔫,晚上恢复正常;严重时病斑扩展到整个茎基部,造成幼茎芭部收缩,逐渐枯死,病苗直立而不倒伏,故称立枯病。该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而引起的土传真菌病害。发病最适温17-28℃。高温高湿,或气温忽高忽低。利于病害发生蔓延。此外,秧苗过密,阴雨天气,湿度过大病害重。重点应加强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应注意适期播种,防止播种过密,幼苗徒长。药剂防治可采用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深褐色,后期在斑上产生黑色小粒点。该病由菊叶点霉真菌侵染所致,靠雨水溅射传播蔓延。通常温暖多湿的天气有利其发生。防治上应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 菌核病,主要为害茎基部、叶片或叶球。受害部位初呈边缘不明显的水渍状淡褐色或不规则形斑,后病组织腐烂生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并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该病由核盘菌真菌侵染所致。低温潮湿,排水不良,通透性差发病重。防治上应进行种子处理,实行高畦栽植,避免偏施氮肥。 虫害主要有菜螟、蚜虫等为害,防治方法同一般的栽培蔬菜,但要避免施用有毒农药。
7 品种类型
▪ 大叶茼蒿
又称板叶茼蒿或圆叶茼蒿,叶宽大而肥厚,叶缘缺刻少而浅,嫩茎短而粗,纤维少,香味浓,品质好,较耐热,产量高,但生长速度慢,生长期较长,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1500公斤。是栽培较普遍的类型。
▪ 中叶春菊
从香港引进,叶片细长,缺刻多较深,叶较厚,
纤维较少,香味浓,生长速度较快,品质较好,较耐热,产量较高,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1000公斤。
▪ 细叶茼蒿
又称小叶茼蒿或花叶茼蒿,叶片细长,较薄,叶缘缺刻多而深,分枝较多,
生长速度快,耐寒而不耐热,生长期短,香味浓,产量较高,一般亩产10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