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用工中(员工、雇工、志愿者、义工、及自由劳动者)的探讨
作者:务农人士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村人口也在加快向城市转移。这些转移的农村人口,大多是青壮年,而留守农村的是“三八部队”,老人、妇女和儿童。中国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后,土地被分割在各家各户,农村集体经济的凋零,导致中国大多数农村的农业始终无法走出没有规模化、没有现代化,没有效益化的困境。
中国的三农问题并没有影响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这个主要得益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农业企业的贡献,以及加大的国外农产品进口。
然而,不管是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农业企业的贡献,还是加大的国外农产品进口。都偷脱不了对农产品安全健康放心问题的质疑。
对目然农耕的追求,代表了一部分普通中国老百姓对农产品安全健康放心问题的解决方案。
要自然农耕,就得要人力投入。农村的青壮年都进城了,又哪里有劳动力?
解决方案一:员工雇工的解决方案
只要有市场,就会有需求,吃高价粮保安全,成了一部分自然农耕农业从业者的解决方案。只要农产品能卖得起高价格,就能养活自己,就能招到人,就能雇起工。
这种解决方案能解燃眉之急,但是相对大多数城市人口来说,要从不富裕的口袋中拿出更多的现金来吃饭,显然不是一件好事。面对钱重要,还是命重要,这实在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相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来说,基本生活费用的提高,是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持续发展。大家活着,都只能保命了,哪里还有钱支持其它生活开销呢。
吃高价粮保安全,注定只能是一小部分自然农耕农业从业人员的解决方式。
解决方案二:志愿者义工的解决方案
要让大多数城市居民吃得上安全健康放心的农产品,采用自然农耕的办法又要加大劳动力投入,志愿者义工就成了另一部分农业从业者的选择。
到农村支持农业去,周末双休节假日体验农耕去。支农志愿者,支农义工,成了农村农业一道亮丽的风景。
无论是志愿者,还是义工,他们都能有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收获;而农场主对外界的帮助,除了表示欢迎,还能结交几个城里的朋友,顺便扩大自己的美誉度和农产品的销量。这显然是一件互惠互利的好事。
可以预计,只要志愿者义工组织好了,可以长期和农场主达成合作关系,这也是农场主乐意看到的。
解决方案三:自由劳动者的解决方案
然而,无论是员工雇工,还是志愿者义工,这些劳动者与农场主还是属于不同所有者,劳动者始终是劳动者,而农场主仍然是农场的所有者。
所以,第三种解决方案就必然出现,让劳动者成为农场的所有者,大家都是自由劳动者。
劳动者成为农场所有者,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平均股权,一种是差异股权。平均股权就是农场所有者股权一致,没有大股东和小股东。有大股东和小股东就是差异股权。
需要说明的是,出多少钱占多少股只是传统的股权概念。现代的股权可以包括所有的生产要素,资金当然是,土地也可以,劳动者也可以凭劳动入股。
劳动者成为农场所有者,通常有个时间限制,比如工作满一年,转为正式成员。这是大多数集体农场的通常作法。
顺便说一句,不讲股权的集体农场,都是在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