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7亿负债!央视发声:被“纵欲”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红色文化工作室 2020.5.27
这两天,有网友发了几张某奢侈品店门口排起长队的照片,配文是:“疫情后的报复性消费来了!”
香奈儿、迪奥、古驰、爱马仕……尽管这些奢侈品的价格一涨再涨,也阻挡不住这些人追求“精致”生活的心。
然而,央视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却撕碎了他们“精致”的假面!
数据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高达 797.43亿元;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 6.98 万亿元,环比增长 1.79%。
据称,90后负债平均已达月收入的18.5倍,如果按平均工资6917元计算,平均负债可高达12.79万元。
根据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18-34岁的年轻人,平均月储蓄只有1339元。
没错,种种数据显示,潇洒的“买买买”的背后,是债台高筑,而所谓的“精致”,却是名不副实的“假精致”。
⒈
“假精致”害死了多少人
不知道何时起,我们逐渐被“精致”这个词绑架了:
明明普通的吹风机就可以吹头发,但为了“精致”生活,一定得用3000多块的戴森吹风机;
每天都赚不到200块,却为了“精致”的人设,硬要一天来一杯30多的星巴克;
月薪才5000块,可为了“精致”的脸,100块一张的“前男友面膜”一定得买;
明明从来不健身,但为了在健身房拍“精致”的照片,几万块的健身卡都愿意办……
詹青云说:“我们不是在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买单,而是在为‘精致’这个概念买单。”
当那些商家和网红,一遍遍呼吁我们“要精致生活”时,有些人就忽然失去了理智。
因为别人说,“生活需要仪式感”,所以,养活自己都费劲的他们,掏出了信用卡;
因为被洗脑,“女人要学会取悦自己”,所以,月薪刚够租房的她们,开通了花呗;
因为流行,“人生得意须尽欢”,所以,房贷都还不上的他们,学会了网贷……
发现没,他们所追求的“精致”,根本是他们目前的经济能力所无法承受的。
用“透支”来变得“精致”,这样的消费观,也被称之为“自杀式消费”。
前几天,有一则新闻看得水木君揪心:
一个男人在镜头前,一直哭着说:“怎么办……怎么办?没办法了,我要跟她离婚!”
为什么他要跟记者哭诉要和妻子离婚呢?
原来,妻子背着他在美容院疯狂消费,结果欠下了20万的巨债!
一次三四十分钟的脸部筋膜,4万多就没了;
一套锻炼身材的塑身衣,3万多就花出去了……
美容院的人告诉妻子:“可以刷信用卡或者网贷。”于是,在花完了存款之后,妻子选择了网贷。
结婚三年来,丈夫一直在外地打工,赚了钱就寄回家,因为疫情的关系,他有几个月都赚不到钱了。
没有钱寄回家,妻子还不上高额的贷款了,利滚利之下,就变成了20万的巨债。
20万,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可以算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妻子直呼美容院害了自己,可仔细想想,美容院固然“可恶”,但妻子就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作为一个成年人,明知道如此高额的消费,是自己所无法承受的,还要贷款消费,最终无法偿还……
这才是毁掉一个家庭的根本所在吧!
而近年来,这样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
去年“双11”后,四川泸州有一位妻子花30万网购,结果把一个月只赚几千块的丈夫逼上了天台;
现实中,又有多少人像他们一样,追求“精致”是靠着各种借贷软件拆了东墙补西墙呢?
没有高收入,却坚持高消费,花着明天的钱,追着今天的“精致”,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一面从头到脚大牌傍身,一面吃着泡面愁眉苦脸……
对不起,你还不上钱而惶惶度日的样子,真的一点也不“精致”!
“假精致”的背后,是虚荣心在作祟
记得董明珠上《鲁豫有约》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董明珠穿了一条色彩鲜艳的长裙,笑着问鲁豫,“你知道我这条裙子多少钱?”
鲁豫疑惑,董明珠却有些“炫耀”地口吻说,“才一百块,我很喜欢。”
一百多块的裙子,董明珠却很是珍惜,一穿就是好几年。
我们印象中的女总裁,应该像《穿普拉达的女王》中的“梅姨”,或者《欢乐颂》里的刘涛:
永远精致靓丽的妆容,剪裁精良的时装,十几厘米的高跟鞋一踩,几十万的包包一背,迈出“六亲不认”的步伐……
而现实中,真正的“女总裁”董明珠却总是素颜出镜,一直穿着简单,每天打扮不超过5分钟。
所以,不管这个时代如何喧嚣,从来不靠别人的羡慕度日,只专注于自己的生活,这才是对于“精致”最好的诠释:
“精致”从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拥有什么。
“精致”从来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为了不辜负自己。